《臥龍吟》古琴曲:清風明月入懷抱

《臥龍吟》古琴曲:清風明月入懷抱

樂曲背景

臥龍吟 又名:有為歌

作詞:王建

作曲:谷建芬

這首歌是電視劇《三國演義》第二十七集《三顧茅廬》中諸葛亮出山一段的插曲,十分感人。

一曲《臥龍吟》,發出了錚錚之音,如驚濤拍岸,風捲殘雲,奏的是胸有成竹,鳴的是鏘鏘之音。司馬懿率領大軍離城不遠,看見諸葛亮端坐城樓上悠然地在焚香彈琴。

琴曲·歌詞

束髮讀詩書,修德兼修身

仰觀與俯察,韜略胸中存

躬耕從未忘憂國,誰知熱血在山林

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鳳兮鳳兮思高舉,世亂時危久沉吟

茅廬承三顧,促膝縱橫論

半生遇知己,蟄人感興深

明朝攜劍隨君去,羽扇綸巾赴征塵

龍兮龍兮風雲會,長嘯一聲抒懷襟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天道常變易,運數杳難尋 

成敗在人謀,一諾竭忠悃

丈夫在世當有為,為民播下太平春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歸去歸去來兮,我夙願,餘年還做壠畝民

清風明月入懷抱,猿鶴聽我再撫琴

諸葛亮的心態:我本知天命不佑,漢朝氣數已盡,人力難爲;我又久樂耕鋤,不求聞達於諸侯,但我還是毅然選擇隨劉備出山,一爲解救天下蒼生,二爲報答知遇之恩。此外絕無功名利祿之念。因此功成之後,即當歸隱。

《臥龍吟》中,將諸葛亮的心曲做了還原。將即將出山的諸葛亮,那種滿懷感激、滿懷壯志,卻又深知天命難爲、將悲壯努力的複雜心緒,表現得淋漓盡致。

琴聲悠悠,曲意流觴。一曲《臥龍吟》奏響了千載絕唱,孔明也在空城上,鑄就了屬於自己的傳奇。

《臥龍吟》古琴曲:清風明月入懷抱

千年清音臥龍吟諸葛亮#三國演義#古琴#三顧茅廬#空城計#有為歌#劉備#焚香操琴

分享此文:

廣告

千年清音~古琴

千年清音~古琴

古琴,原稱,又稱瑤琴玉琴五弦琴七弦琴,是中國的撥弦樂器,有三千年以上歷史,屬於八音中的絲,是世界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遠。自古「琴」為其特指,於1920年代起為了與鋼琴區別而改稱古琴。初為五弦,漢朝起定製為七弦,且有標誌音律的13個,亦為禮器和樂律法器。

琴是中國古代文化地位最崇高的樂器,有「士無故不撤琴瑟」和「左琴右書」之說。位列「琴棋書畫」四藝之首,被文人視為高雅的代表,亦為文人吟唱時的伴奏樂器,自古以來一直是許多文人必備的知識和必修的科目。中國人將古琴視為崇高人格的象徵,通過彈奏古琴,將音樂之美、人格之美、人文之美融為一體。在四種基本的人文修養「琴、棋、書、畫」中,古琴位列第一。

大約在公元600年,即中國的隋朝,古琴即已傳入朝鮮。唐朝時,隨着日本向中國派遣的遣唐使大量回國,古琴、琴譜、琴書都被源源不斷地帶到日本。日本正倉院和東京博物館至今收藏有唐代的古琴。中國最早的一支琴曲曲譜《碣石調‧幽蘭》,就是保存在日本,清朝末年經發現後,又傳回中國的。2003年,中國的古琴獲准列為「聯合國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早在孔子時代,琴就成爲文人的必修樂器,數千年來,琴與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孔子、蔡邕、嵇康、蘇軾等都以彈琴著稱。琴的音樂神聖高雅,坦蕩超逸,古人用它來抒發情感,寄託理想。琴遠遠超越了音樂的意義,成爲中國文化和理想人格的象徵。 

從唐代開始,古琴有了自己專用的記譜法,這種記譜法記錄弦位和徽位、左右手的彈奏方法,但不直接記錄音高。它由漢字的部首、數位和一些減筆字拼合而成,稱作減字譜。減字譜記錄古琴音樂的仔細程度和科學性,使現代的五線譜等記譜方法至今仍不能取代它。用減字譜記錄而傳承至今的古琴譜有一百五十多種,保存了大量的古代音樂作品,是我國巨大而珍貴的音樂寶庫。 

古琴的彈奏法、記譜法、琴史、琴律、美學等方面早已形成獨立完整的體系,被稱作「琴學」。其內容精深博大,是中國傳統音樂的代表,也是反映中國哲學、歷史、文學的鏡子。在體現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能力上,沒有一件樂器可以與古琴相比擬。

《中華百工》 — 中國古琴 | CCTV

古琴曲賞析

《慨古吟》(又稱《太古引》)

此曲最早僅見於明洪熙元年朱權《神奇秘譜》,明嘉靖十八年朱厚爝《風宣玄品》和嘉靖三十九年蕭杏莊《太音續譜》,都是無詞之曲。現時琴人所彈的另是一個有詞的傳鈔本。

其中《杏莊太音續譜》中有一段對慨古吟的描述: 「杏莊老人曰:自古及今,不知幾人稱王,幾人稱霸,幾興幾廢矣。所謂一世之雄而今安在哉?」

此古琴曲的詞文體現了道家的清靜無為宗旨,文中評點了人世和歷史的變遷,以達觀勸世。其曲調徐緩,而有緊有慢,有抑有揚,在末尾一段以一串連續的泛音終結,給人以空遠之感。或許此曲就是對道家風格的一種很好體現吧。

《慨古吟》(又稱《太古引》)

今古悠悠 世上底那浮漚 英雄須是早回頭

夕陽西下

江水底那東流

山岳啊底那荒丘 山岳啊底那荒丘

愁消除 是酒醉了底那方休

嘆不盡

秦國底那劫灰

看不見 看不見

吳越底那樓台

世遠人何在 明月照去又照來

故鄉風景 空過了那花開

日月如梭 行雲流水若何

嗟美人啊

東風芳草底那怨愁多

六朝事事皆空過

漢家簫鼓 魏晉底那山河

天荒地老

終是底那消磨 消磨 消磨 愈消磨

慨當年 龍爭虎鬥 半生事業有何多

千年清音 # 古琴賞析 #古琴曲 #太古引 #慨古吟 #有為歌 #聯合國口述與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國最古老樂器 # 道家無為 #古琴Guq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