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白腹針尾綠鳩
分化: 2個亞種
保護級別: 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10月10日淩晨6時40分左右,一只白腹針尾綠鳩現身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誌站,經鳥類專家鑒定屬白腹針尾綠鳩雄鳥,刷新了我國鳥類新記錄,南澗無量山也成為國內首次記錄到該鳥種的地方。
10月10日下午6時25分,這只白腹針尾綠鳩經過雲南無量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南澗管護局鳳凰山鳥類環誌站的工作人員仔細體檢,確認健康後環誌放飛。
形態特徵
雄鳥整體呈橄欖綠色,胸部、腰部及尾上覆羽的綠色較淺。體長為30至33厘米,眼睛周圍的裸皮及喙基部呈鮮豔的天藍色,喙尖灰色。頸部兩側沾淺橙黃色,頸背部灰綠色; 翼上腕部具紫紅色小斑塊,飛羽黑色,次級飛羽的羽緣鵝黃色; 飛羽下部及翼下覆羽為深灰色,腹部白色,尾羽灰黑色,中央一對尾羽特化延長而尖,臀羽及尾下覆羽鮮黃色夾雜橄欖綠色。跗蹠及腳趾紫紅色。
雌鳥與雄鳥的差異
雌鳥肩羽無紫紅色斑塊,頸側不沾淺橙黃色。
虹膜
內圈為淺藍色,外圈為紅色。
生態習性
多活動於海拔400至800米,高可至1525米,冬季也會遊蕩到海岸附近的平原地帶。在尋找食物時會作較長距離的飛行。
棲息環境
分佈範圍
在東南亞(老撾北部、中部,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泰國西部、西北部及東南部,馬來群島)。
瀕危白腹針尾綠鳩 雲南現蹤
2020-10-15 03:44 聯合報 / 新華社
雲南無量山近日發現罕見的白腹針尾綠鳩。大陸全國鳥類環志中心副主任張國鋼表示,白腹針尾綠鳩已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入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種群數量呈下降趨勢,主要分布在寮國、泰國和越南等地,一般棲息於海拔400公尺至800公尺的熱帶和亞熱帶山地、丘陵地帶的原始森林及常綠闊葉林。